奥运夺金背后,高手与顶尖高手的差距是什么?

时间:2021.08.12作者:111浏览量:728

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这个夏天,全世界顶尖的力与美汇聚在一起,受荣誉感、自尊心的驱使全力竞争,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高光时刻之一。

除去体育竞技的刺激,奥运会最令人感动的,永远是无关于胜负的人性的光辉——我们为人类最本质的东西触动:不光是凯旋夺冠,更是永无止境的奋力拼搏。

夺金背后,奥运冠军们也有着很多的磨难和挫折,有过意志的消沉和迷茫,但始终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坚持、热爱和为自己的竞技拼尽全力的冠军意识。

今天这篇文章,分享了本届奥运选手夺金和破纪录背后的一些秘诀。比如,高手与顶尖高手的差距是什么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和稳定的心态如何长期坚持做一件不被关注甚至不被看好的事情如何把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如何消除年龄焦虑突破极限等等。这些道理适用于很多领域,创业也是如此。以下,Enjoy:


1

射下两枚金牌,

杨倩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强心脏”?


奥运首金,作为一个颇具象征性的标志,向来为人们所特别关注。而背负了冲击首金期望的运动员们,也因此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来化解这样的压力。

7月24日,在全球观众的关注下,东京奥运会首金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决出。10米气步枪的靶子有多小呢?甚至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10环的直径仅0.5mm。而选手则是在十米开外的地方进行瞄准。

更加困难的是,为了增加射击运动的悬念和观赏性,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对设计规则进行了革命性的修改。不仅决赛时会清零预赛成绩,还展开了淘汰赛模式——选手们在完成10发射击后就进入淘汰环节,每两发就有一名选手离开靶位,最终赛场上只留下两名选手争夺冠亚军。

这相当于选手随时都能感受到身边赛友在一个个离开,在这种状态下,如何屏息宁神,如何不被场上其他人的影响而保持入定状态,如何手中无招但心中有招……这种感官刺激,连观众看了都不由得捏着汗,在紧张时刻甚至看到屏息手抖。

最终,00后选手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为中国队摘得了本届奥运会首金。在三天后的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杨倩再次出征,与搭档杨皓然又拿下了一枚金牌

在领奖台上,杨倩不仅向观众席可爱地比了个“心”,贡献了一幕经典定格画面,还因为珍珠美甲和小鸡发卡吸引到了网友们的注意。

“美美地夺冠”背后,其实是她“内功”修炼的成果。能够走到奥运射击决赛,最后紧要时刻考验的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每一发成绩都至关重要,心态毫厘之间的波动就有可能导致错失奖牌甚至金牌。

08年的奥运射击冠军陈颖曾说,射击项目的前8位甚至20位,最终比的并不是夺冠水平,而是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谁能控制自己,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行为,谁将是最后的枪王。

在杨倩的首场比赛中,她的主要对手就是因为最后一环打出了8.9环的失误成绩,而错失了首金。赛后杨倩也坦言最后一发的压力特别大。当心理负担特别重的时候,人枪晃动会很大。越想做好这一发,过程就会越小心翼翼,击发时机略有延迟,好在还是顶住了压力,以9.8环逆转了局势。

如何才能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和稳定的心态

回顾首场比赛的赛程,杨倩说她尽量对每一发的成绩进行“信息回避”——没有刻意关注总环数,不让自己过多关注成绩,而是做好过程。于她而言,“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因此她要做的就是专注投入自身,做到自己的最好

射击运动员“心净自然良”也曾在知乎问题《射击比赛时选手是如何调节心理状态的?》里答道:

“比赛反应训练,训练反应生活,生活反应心态,心态来源性格。就射击来说训练的话我更喜欢叫修炼。以前靶场有句话,有欲之射,皆为滥射。我感觉这句话简单直观地说出了射击的真理。当你击发这发子弹时有所求,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专注当下在射击比赛中怎么做?专注于动作,每个人射击都有每个人的点,把专注力放在自己的那个专注点上,打一发忘一发,进入目中无人的那种感觉。等到真正理解了射击,返璞归真,真真正正地做自己,感受射击,活在当下,结果是积累的呈现。”

高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将精力集中回你所做的事情上。正如杨倩在赛后采访中所说:“适当的紧张反而让我更加专注,尽力调整,尽量让自己趋向于稳定。只要过程是好的,结果就不会差,控制好心态,不要把自己框得太死,摆得太高”。

真正的高手,都把高压化作了修炼“强心脏”的最佳同伴。


2

坚守四届奥运,

巩立姣如何让冷门项目闪闪发光?


在奥运的赛场上争金夺银,一直是中国田径军团颇具难度的最高梦想。与饱受关注的短跑类项目相比,铅球等投掷类项目总是稍显冷门。

但实际上,从1988年开始,中国女子铅球就成为了中国田径军团重要的奖牌来源。在今年之前,女子铅球项目已为中国队获得了三银三铜,只是始终留有一个金牌缺憾。

直到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在东京奥运赛场上获得女子铅球冠军,这也是中国田赛项目的奥运首金

这其实是巩立姣参加的第四届奥运了。虽然关注的人不多,但她却是奥运会上实打实的熟面孔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拿到了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她拼到了一枚银牌,但她渴望更辉煌的成功,一次一次冲击着奥运会。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巩立姣认为自己达到了最佳状态,但事与愿违,她因为发挥失常只拿到了第四名。比赛结束的瞬间,她感觉好像跌倒了谷底,“我练得最好的一年,偏偏出了差错。我不想出来见任何人,觉得对不起所有人。

她在东京奥运前的备战采访中说:“每场比赛都跟做梦一样,不是美梦就是噩梦。” 在里约做了噩梦,今年,她终于在东京做了个好梦。

巩立姣11岁就开始练铅球,19岁代表中国国际田径队参加北京奥运会。为了这块金牌,她等了21年。铅球项目的冷门她看在眼里,“就跟冬天的铅球是一样的,真的很凉,尤其是放在脖子上”。

不止是国际比赛,每次全国比赛国内观众都特别少。巩立姣坦言:“其实也没有失落感,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每次比赛都是自己和自己在玩命。” 虽然有时也会觉得没劲,但是她们也真就离不开这项运动。

对于这项陪伴了二十多年的项目,巩立姣只想用“又爱又恨”来形容。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人就是越挫越勇的。

每天投掷200次,每天举铁800公斤,用掉几吨镁粉......巩立姣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这个“冷门”的项目中,和自己较劲,就是想证明自己可以。

2017年,在经历了里约失意后,巩立姣终于在职业生涯的第6届世锦赛,登上了最高领奖台。从2007年进入国家队,这个冠军,她等了十年。

人经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历失败后爬不起来了。她在采访里说,回看之前的比赛,“就觉得这是我吗?这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但即使获得了世锦赛金牌,还是会有外界的质疑声,说这是因为某某选手没有来。巩立姣坚持备战东京奥运,就是要向更多人证明她是有夺世界冠军的实力的

新冠疫情的爆发,却再一次给予巩立姣了一个打击——“听到东京奥运会延期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松懈了,当时身体状况就有反应了,膝盖疼到走路都一瘸一拐。” 奥运延期叠加伤痛折磨,巩立姣的2020年过得无比艰难,但她说自己爬也要爬到东京去

今年的奥运会,巩立姣在决赛中投出的5个有效成绩,都可以拿到冠军,每一掷都展现出了遥遥领先的实力。她在第六投中更是创造了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

巩立姣的赛后采访看哭了很多观众。罕有人能够想象,坚守一个冷门项目21年,并最终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坚毅与汗水。

她说:“这一刻我等了21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失败和成功我都经历了,我什么都不怕了。我们这个项目是一个冷门项目,我一直在用自己的热情把这个冷门项目带火,今天我做到了。我想证明的是现在是属于中国的时代,是属于我们中国女子铅球,是巩立姣的时代。

010-67882266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

版权所有:亦创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14525号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