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人才贡献率超全市平均水平达59.32%

时间:2021.07.20作者:111浏览量:699

7月16日晚,“麒麟聚亦同心筑城”北京经开区“亦麒麟”人才评选发布会上,166名“亦麒麟”人才和近两千名优秀人才集中亮相,北京经开区的人才队伍再一次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智力支撑,也为创新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目前,北京经开区人才总量已超过29.9万人,人才贡献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达到59.32%,拥有两院院士38名,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76人,入选北京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42人。

引得来


每年10亿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

人才资源是北京经开区最宝贵的发展资源,人才工作也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为人才搭建更好的发展空间,发挥领军人才对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多年来,北京经开区推出了一系列人才举措,奖励扶持英才。


开放实用的人才政策,须以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人才差异化需求,对引入政策进行精准匹配。在兑现好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揽才新政,打造可持续的招才用才政策环境,发布“人才十条”就是生动实践。


2020年8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即“人才十条”正式对外发布,每年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同时国际化引才项目——“千人聚亦”项目也正式启动,诚邀1000余位全球菁英引智筑城。


2020年7月,北京经开区被赋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市级审批权,出台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国内外埠人才)〉办理工作实施办法》,通过加强服务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增加了评价人才角度,缩短办理审批时限。这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举措,也为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凝聚了智力要素。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自2008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到建设市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并打造高端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从组建产业人才协会,启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再到成立人才集团,北京经开区始终积极营造重才兴才的氛围,致力于引才育才机制的完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齐聚亦城,人才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最强动力。



高层次人才四大主导产业显身手

作为首都实体经济主力军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产业发展始终是北京经开区的根基。围绕产业,北京经开区集聚了大量的产业人才,尤其是广大高端产业领军人才的汇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领军人才的高度聚集也对北京经开区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吸引人才,除了好政策“引人”,还要有好平台“用人”,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北京经开区始终坚持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全力拓展引才育才平台,注重内育外引、开放合作、内涵发展,既给了人才更多的成长空间,也能让其事业得到更好推进。最新数据显示,“千人聚亦”项目的1000个国际化项目里,四大主导产业提供了75%的职位,用高层次的平台来吸引高层次的人才,让项目围着人才转、人才带着项目干。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在服务人才方面不断向更广、更深方向延伸。努力在产业链对接、投融资服务、经营管理咨询等方面有所突破。逐步从关注人才生活服务,向关注人才成长发展、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的全过程转变,提升人才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区域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北京经开区通过创新引才留才用才之举,引才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增添更大的动能。


用“星级服务”留人留心

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下。留人重在留心。配套的用心用情“星级服务”是留住人才的根本。


2020年10月,北京市首个实现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同时取证”的服务大厅——北京经开区国际人才服务厅启用。在这里,可以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永久居留等业务,让经开区的人才,尤其是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开设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同窗办理、一次取证”的单一窗口,极大地提升“放管服”营商环境和涉外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在北京经开区,一座座国际人才公寓也相继建成,拎包入住、精装修、配套齐全、贴心服务,每一项针对人才的服务都形成了对人才的关爱。“在其他地方从未享受过这样的管家式服务,在这里工作生活很幸福。”一位住进人才公寓的经开区企业人才说道。


充分发挥“服务管家”的精神,持续优化人才“一站式”服务,在科研评估、项目申报、经费申请等各方面,经开区已经真正实现让人才“最多跑一次”,在人才生活上想方设法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


新时代,新挑战。“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还将不断完善分级分类人才吸引和发展机制,围绕“奖、扶、培、服、住、医、教、户、行、誉”十要素,持续完善“人才十条”,搭建与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激励体系。推动人才计划与需求相适应,围绕“四区一阵地”建设以及主导产业等发展,持续更新人才计划。聚焦人才引进、人才服务、人才住房建设与管理、人才创业载体开发与运营、人才项目孵化与投资、人才培训与技能提升,打造全链条服务平台。


文章转载于:亦城时报

010-67882266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

版权所有:亦创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14525号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